李可染人物畫的成就一直被山水所掩,因為李家山水獨樹高峰,輝煌而耀眼。他的人物畫時隱時現,并一直以中國文人的方式點綴在發展過程之中,是大時代中業之余所追求和享受逸興的表現,同時也成為李可染藝術中最特殊的部分。 在可染山水畫震驚藝苑之...
在用光方面,李可染先生富有創造性和開拓性。將光引入畫面,尤其是將夕陽中逆光的明亮光影移入中國山水畫之中,可染先生可謂是第一人。他善于呈現山林晨夕間的亮光,以及真山水中令人沉醉的逆光景象,使作品具有一種流光徘徊的效果,這形成了其作品的獨特風格。 ...
金秋北京,一場不可錯過的展覽|當鳥飛過——方鶴作品展”(9.24—10.9)展出 她, 擁有超然的身心, &...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于1998年正式成立,以弘揚李可染的藝術精神和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十八年以來,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在國內外各地舉辦李可染先生及其他藝術展覽50余次,出版了畫集及藝術研究書籍幾十種,包括了“世紀可染:紀念李可染誕辰一...
由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主辦、可創銘佳畫廊承辦的“當鳥飛過——方鶴作品展”于9月24日下午17:00—19:00順利開幕,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美術館內舉行了雅致溫馨的開幕酒會,各界人士光...
李可染先生的《萬山紅遍》被視為他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從其誕生至今,都因種種原因而備受關注。在承接眾多目光之后,對于這件作品的理解,是否能再回溯其本真與初衷?近日,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應《光明日報》與中國美術館合作的藏品專欄之邀,從他的角度如實講述了父親的《萬山...
七月初七,是李可染夫人鄒佩珠先生的生日,人們說這一天出生的人,都是“織女”一樣的巧人。鄒先生說:“我沒遇見我的‘放牛郎’,但是遇見了可染這個畫牛郎,這是天意吧! ...
李可染先生的《萬山紅遍》被視為他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從其誕生至今,都因種種原因而備受關注。在承接眾多目光之后,對于這件作品的理解,是否能再回溯其本真與初衷?近日,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應《光明日報》與中國美術館合作的藏品專欄之邀,從他的角度如實講述了父親的《萬山...
1957年秋,李可染和關良同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這是李可染首次走出國門,他在德累斯頓、易北河等地作大量寫生,前后歷經四個月。 如何用傳統的水墨表現異域的自然與人文,怎樣用毛筆來面對外國的教堂、磨坊或紅瓦的建...
大雅寶胡同甲2號是永遠說不完的故事。在這個普通的北京大雜院里,曾經住過——葉淺予、戴愛蓮、李苦禪、李可染、鄒佩珠、董希文、張林英、李瑞年、王朝聞、韋江凡、滑田友、蔡儀、范志超、彥涵、祝大年、吳冠中、張仃、程尚仁、黃永玉、張梅溪、柳維和、...
大雅寶胡同甲2號是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在這個普通的北京大雜院里,曾經住過——葉淺予、戴愛蓮、李苦禪、李可染、鄒佩珠、董希文、張林英、李瑞年、王朝聞、韋江凡、滑田友、蔡儀、范志超、彥涵、祝大年...
李可染山水畫世界中有一個別致的園林系列。 在不同時期,可染先生都以不同的方式描繪過園林之景,包括北京的頤和園、蘇州拙政園、無錫梅園等著名園林。 談及李可染的寫生,我們往往更為重視195...
1953年,大雅寶胡同甲2號迎來了一對中央美院學生小夫妻——萬曼和宋懷桂。 萬曼是保加利亞的留學生,1953年畢業于索菲亞藝術學院后,又到中國留學,先后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
生活與藝術相比,生活是基礎,任何事情要想干好都要先打基礎。為什么一些人的山水畫形成公式化,主要是脫離生活,脫離真實,沒有感受。憑自己想當然去畫,畫來畫去必然形成一種固定的公式。 一幅畫怎樣才算好,我告訴你一個“...
“九一八”事變后國難危急,李可染在徐州民教館和同事一起開辟了抗日宣傳展覽室揭露百年日本侵華史。“七七”事變后又與館長趙光濤等組織了徐州青年抗敵宣傳隊,創作了近百幅宣傳布畫在城鄉各地巡展。在抗戰期間,李可染先生先后創作了三百余幅抗敵救亡宣傳畫...
進入1960年可染先生開始在寫生積累的圖式和景物的基礎上進行“造境”創作。此作畫心中所想不拘泥于實際時空,因而放懷直抒筆隨意興。民居和漁艇當然是從生活中采擷而來。潑墨山林產生雨后潤澤濕漉的感覺,與小小漁艇的簡潔嚴謹和刻畫精到形成有放有收、收放自如的藝術...
#李可染語錄# “我們常認為中國畫脫離生活。從藝術上的特點來講,中國畫是‘白紙對青天’,層出不窮,這又很容易引起人誤解為脫離生活的錯覺。其實,中國畫的優秀傳統和真正實質,是對生活有深入、全面的認識,有高度的理解,才能畫出來。”...
#李可染語錄# “中國畫的突出的一點,是對筆墨的使用上。黑色在自然界只占很小一部分,但中國畫卻把黑色強調為主色。筆墨用得好,單一的黑色能有豐富的色感,甚至使人感到神奇。” ——李可染...
建議內容: | |
---|---|
聯系方式: | |
關閉 |